Trendtrader的投资随笔

Plan your trading,Trading your plan.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马蔚华:不能把前途栓在一个人身上
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 毛明江  

完美的2006年H股上市,逼近每股20元的股价,让人眼红的突破1000万的信用卡发卡量,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称号……刚刚过去的一年,招商银行无疑是中国表现最抢眼的银行之一。面对好评如潮、鲜花、掌声,作为招行行长的马蔚华在想些什么?1月29日,马蔚华在上海百联皇家艾美酒店9楼接受了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采访。  
股市对银行是一种挑战  
东方早报:中国股市去年以来出现牛市行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银行是好事还是坏事?  

马蔚华:资本市场和银行是一种竞争性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的社会融资条件下,是彼此消涨的。股市去年(市值)已经超过11万亿。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银行是很大的挑战,股市火旺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优质的企业不会到银行贷款去了。  另外,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如果银行捆在几个大企业上,完全依靠批发业务作为利润来源,恐怕很危险。  银行现在面对的情况,一方面是“脱媒”(即不通过银行融资)会加剧,另一方面有助于银行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制度空间还没有形成,因为我们还是分业管理,很多事情还不能做,这个阶段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但股市的发展也给银行带来机遇,银行可以做资本市场的服务者,可以带来各种收费、咨询、结算等收入。银证通业务在去年就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入。 
东方早报:招行股价去年下半年以来,曾一度达到了19.96元的历史高位,您对此怎么看?  马蔚华:我发现在股市高涨的问题上,(招行内部)大家的思想还是比较乐观,盲目的乐观。特别今年是招行成立20周年行庆,这20年招行确实很辉煌,外界也是掌声鲜花,一片好评。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最需要让大家清醒的时候。有人说招行H股的上市“是完美得难以令人置信”,但是我说,我们对这个“完美”也不能完全置信。  所以,在准备行庆的时候,我们也准备了一份危机报告。我们马上要开全国分行长会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要分析招行面临的形势、挑战,解决大家身上背着被人赞扬的包袱,这个包袱不克服,招行就可能落后。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已经体现出来了,在某些服务领域、风险管理领域、业务领域都需要寻找问题。  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头牌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看过《世界是平的》吗?  东方早报:现在几乎人人都说招行好,您觉得招行的发展中有风险吗?  马蔚华:当别人说招行好,其实我的心里是忧虑大于欢喜。招行目前的基础并不牢固,和国际先进的银行差距还很大。特别是离我们的榜样银行还有很大差距。赞扬容易让人背上包袱,背上一个领先者的优越感,在这个时候,看不到问题,看不到挑战,这是很可怕的。  在H股上市后一周,招行开了全国各分行一把手的高级培训班。尽管H股上市得到市场的一片赞扬,但经过路演,经过与国际投资者接触,我感到招行离投资者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投资者需要你的是稳定增长,较强的定价能力,经营风险的本事,而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挑战。股市火爆的时候,银行的员工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但现在,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更加突出,这是过去没有的。  你看过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吗?世界变化很快,也越来越复杂,难以把握。人们得到优势和失去优势的时间一样,都非常短暂。这是对银行竞争力的考验,看银行能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时代,保持创新的优势。现在要保持优势比过去困难多了,你费了九牛二虎形成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可能一个月就克隆去了。  股票高估的时候并购是好事情  

东方早报:当去年建设银行兼并美国银行(亚洲)的时候,外界对国内银行能进行这样的海外并购都感到不可思议。招行在并购上是不是也有所考虑?  

马蔚华:不应该惊讶,在股票好的时候并购是好事情,特别是高估的时候更是好事情。  招行H股上市,为并购提供了条件。但是招行在并购上,主要看并购是不是能带来“1+1大于2”的效应。我觉得并购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能管理并购的对象,如果并购过来又管理不了,那是不行的;第二,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购以后你不能变成别人品牌的牺牲品。并购不应该是简单的扩大规模,而是应该“1+1大于2”,互补形成新的效益,在这种前提下可以考虑并购。  引进战略投资者不应是固定模式  东方早报:招行现在内外形势都不错,有没有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  马蔚华:银行引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不应该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觉得需要,就引进;如果觉得自己也能做好,就不需要引进。  招商银行上市的时候,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的考虑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看几点“能否改善治理结构,增加资本金,有利于管理,可以利用对方的品牌影响。在这四点上,增加资本金可以通过上市做到,其他方面招行自己也做得不错,所以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  不能把前途栓在一个人身上  

东方早报:有一些基金经理,说招行最大的风险就是哪一天您不做行长了,您对此怎么看?  马蔚华:(如果是这样)那这件事就是我的不成功。一个成功的银行不能把银行的前途栓在一个人的身上。所以我非常重视一个(企业)“文化”。招行20年只换了两任行长,这是国内少有的,说明招行管理层和制度比较稳定。但是再稳定,随着制度变迁,也必须变化;人再稳定,也要新陈代谢才能保持健康。只有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招商银行的健康发展才有保障。  东方早报:你做行长已经8年了,您对您自己将来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马蔚华:对招行来说,作为发展中的银行,永远都是“精彩才刚开始”。对我自己来说,现在压力在这里,干一天就要努力努力一天。你必须去努力,不断的追求,否则落后了就会影响银行。 

 ◇花絮  给普林斯提建议: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查克·普林斯在并购广东发展银行的时候,曾经向马蔚华咨询。马蔚华告诉普林斯:广发行对你很重要,但出钱少,肯定买不来。你既然志在必得,就必须多花钱。  一天只睡6小时:马蔚华基本上是招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晚上11点到11点半下班,回家还上网1个小时。上床后5分钟就能入睡,睡眠质量很好,不做梦。睡6小时起来,吃早餐,上班。  知道“芙蓉姐姐”、“张靓颖与黄健翔”:他说,每天下班回家上一个小时的网,除了国内外大事,也看看花边新闻。银行的管理者接触的人各种各样,必须要让自己多看多闻。一次陪母亲听郭德纲的相声,母亲有几个地方听不明白。“所以,不看花边新闻,你就不知道芙蓉姐姐,不知道张靓颖与黄健翔,到头来连郭德纲的相声也听不懂。”  马蔚华  生于1951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荣誉博士、高级经济师。历任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干部、副处长、副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处级秘书,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处级秘书,1988年起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1999年3月任招商银行总行董事、党委书记、行长。主导了招商银行近年来“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出大戏。

Sunday, January 07, 2007

从下周一开始,新股上市首日不再计入上证指数.

为进一步完善指数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宣布,自即日起,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
  此前上证所新股上市后股指的计算方式是上市首日计入指数,是自2002年9月23日起开始实施的。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新规定的实施,将会对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可以让指数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
  随着“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以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盘股相继登陆A股市场,上证综指的失真问题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至于股指失真的原因,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与“新股首日计入指数”有一定关联。据中信证券测算,由于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计入指数、股改对价股份上市不计入指数及总股本加权等因素,仅去年上证指数虚增量就达到415点。
  资料显示,上证所新股上市后何时计入指数的规定经历了一个由长到短的过程。在浦发银行1999年11月10日上市之前,上证所实行上市新股自上市满一个月后计入指数的方式;1999年11月8日,上证所作出决定,上市新股自上市后第二日起计入指数计算。而自2002年9月23日起,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
  从实践效果看,由于新股上市价格普遍高于发行价格,采用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方法,股指可望借新股上市当日的走高而受益;但与此同时,新股上市后往往会出现价格回落现象,相应地会对股指形成拖累。尤其当遭遇超级大盘股上市且被爆炒的情形时,大盘指数可借机获得上扬动力,反过来会遮掩其它个股下挫的事实,在市场上造成“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去年中国银行上市,就曾经出现股指大幅高开,而个股普跌的现象。
  此次,上证所考虑到未来沪市会承载大量的优质蓝筹公司,故及时对新股上市的指数计算方法做了调整。尤其是在新股上市首日后累计十个交易日才将其计入综合指数,此时的股票价格已基本趋于平衡。可见,这一调整不仅让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指数的投资标尺作用。

----------------------------------------------

有形之手又现市场,A股的上升速度相信会慢下来啦.这个周末还公布存款准备金上调,看来A股要冷却一下了.

Friday, January 05, 2007

自2006年初至今我国已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新华网

中国人民银行5日宣布,央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历史数据,自2006年初至今我国已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执行9.5%的标准。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在2006年中,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央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情况分别是:6月16日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7月21日央行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1月3日央行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存在持续性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为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冲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
2007年元旦刚过,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称,当前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并不牢固。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又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较大。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旨在适应当前流动性的动态变化,以巩固调控成效。

--------------------------------------------------------
06年无论加息和调高准备金,市场都是低开高走的,不知这次又怎么样?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八步驟變身百萬富翁

最近美國有一本新書「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成為網路理財熱烈討論的焦點,作者有系統訪問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人人都可實踐,讓自己躋身百萬富翁之林的守則。這本書的作者是查理斯.卡爾森,書中提出的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分別是: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沒錢投資?」卡爾森建議立即將收入中的10%到25%強迫自己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何不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第二步、訂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研究所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金錢無虞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訂個目標,全心達成。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每年平均報酬率是11%、政府公債則略高於5%,如果1925年投資1,000美元買股票,1998年已值235萬美元,買股票的道理再明顯不過。第四步、先求一壘安打(別眼高手低):棒球選手如果只想打全壘打,其結果是被三振的機率高於只想擊出安打的球員,股市投資的道理亦同。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永無止盡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第六步、買了要抱住,還要再抱住: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買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持有十年以上。股票買進賣出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利得稅、交易費、券商佣金等,「交易越多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交易商致富」。第七步、把國稅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國稅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把國稅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使國稅局成為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買股票抱住五年以上,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可是穩定性卻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揭私人銀行家面紗

回顧○六年,股市成為富豪樂園,其中恒基主席李兆基創下兩年勁賺五百億的股壇神話,大孖沙身家暴漲,一眾助其在前線埋身搏鬥的私人銀行家亦賺到笑,成為過去一年的打工皇帝。當中包括李兆基的御用經紀,高盛董事總經理郭得勝(Kenneth Kwok)。還有美國運通銀行香港行政總裁的黃翼超,他的客仔包括剛獲《福布斯》(亞洲)選為菲律賓首富的Henry Sy。肥田自然多人爭,瑞銀、瑞信等私人銀行,均加速在亞洲擴建地盤,除了爭甲級商廈作寫字樓外,甚至因爭人才而告上法庭;專門為億萬富豪管理身家的私人銀行家,基於工作關係都十分低調,原來揭起他們的底細都是舊富之後;繼承了上一代留下來的人脈關係,進身為私人銀行家之列。 霍奐枝美林(亞太)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蘇浙小學創辦人孫方中的媳婦,孫方中與一眾蘇浙、上海商家稔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及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家族,與孫方中亦有親戚關係。周偉敏東亞銀行私人銀行部主管父親是老牌上海商家周忠繼,其伯父周文軒是紡織大王及公仔麵大王。呂璧慧高誠資本私人銀行部主管哈佛商學院畢業,曾任職花旗銀行。亦曾協助霍英東四子霍震宇成立新紀元訊息並任職董事。她亦是Harvard Club、Cambridge Club、International Who's Who and Ferrari Owners Club等會的會員。支聲鐘高誠資本客戶代表父親支盈章祖籍寧波,與一眾寧波商家稔熟,如董建華家族、梁王培芳等。黃翼超美國運通銀行香港行政總裁95年加入美國運通,之前曾於花旗銀行工作逾19年。客戶包括菲律賓首富Henry Sy。王以智豐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父親為已故船王王國桐。馮愉敏摩根大通私人銀行部主管父親馮惠霖七十年代任東華三院總理及香港證券交易所議會委員。財資市場暢旺。月中,高盛公布業績,全年盈利達七百四十四億港元,較去年大升七成,公司宣布全球派發達一千二百八十億港元薪酬連花紅,平均每名員工收入近五百萬,有高層人員更獲發達七億八千萬港元的花紅;估計獲派逾千萬元花紅的包括在本港富豪堆中為人熟悉的郭得勝(Kenneth Kwok);這位高盛董事總經理的名字,與已故新地創辦人同名同姓。他住在山頂僑福道千萬豪宅,擁有兩部價值數百萬的法拉利跑車,每天早上都會自行駕跑車到長江中心返工,還擁有兩個行政人員專用車位。替富豪搜羅靚貨年約四十的郭得勝是高盛董事總經理,他是身家逾千億元、恒基主席李兆基的私人銀行家。○四年李兆基成立了私人投資公司兆基財經,在金融市場物色投資機會,兩年來每有大型國企上市時,都獲得分發股份。李兆基形容郭是「sales」,主要職責是幫他「拿貨」。今年五月,由高盛擔任保薦人之一的中國銀行上市,便預留了一百四十億股份予城中富豪。其中,李兆基以十四億元認購了四億七千萬股。另外,上週二在主板掛牌,由高盛保薦的興達國際,早於去年獲李兆基入股,買入七千萬可換股債券。以往中國人壽、中國銀行、中國石油等上市,高盛每每為這些大型國企任包銷商,郭得勝亦替四叔到不少「靚貨」。美林國際私人客戶部香港市場總監陳凱表示:「香港集資市場活躍,成為尋找顧客的重要渠道之一,通常幫間公司上市或配售股份後,他們的財富會有相當大的增長,加上合作過,再向他們推銷私人產品,會事半功倍。」陪老細獵艷記者曾嘗試接觸郭得勝,但他表現十分避忌,不但掩面拒絕拍照,更不斷重複地說:「你唔好寫我……」便急步躲進長江中心的寫字樓。「Kenneth Kwok服侍四叔成十年啦,佢係實幹型銀行家,唔係靠咩家底或關係去做,而真係幫富豪搵銀。」一認識郭得勝的投資銀行家說。除幫富豪搵銀,有時私人銀行家為了埋富豪堆亦成為近身。同在高盛做經紀的羅肇華(Eddie Law),便曾被傳媒撞破,陪同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在中環Landmark Cafe,與娛樂圈媽咪Boe媽及一位名為Cindy的北方佳麗飲咖啡。當日Boe媽帶幾位不同氣質的佳麗予彤叔認識,而羅肇華陪在旁邊給予意見。現時羅肇華所住的干德道明珠台單位,亦屬於鄭裕彤私人周大福企業的物業。據知鄭裕彤的部分私人投資會交予這位貼身侍候的私人銀行家打理,但涉及上市公司或大型投資,鄭裕彤則會自己處理。殺入亞洲搶生意隨亞洲私人銀行業不斷升溫,香港這班私人銀行家的身價亦水漲船高。國際獵頭公司光輝國際董事總經理徐佩恩表示,近年投資環境好轉,新股排隊上市,私人銀行家的收入最少有一至兩成增長。「以營運總監級別為例,年薪可達二百萬美元,再加十二個月,甚至四十二個月的分紅,數字可以好驚人。」根據《二○○六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去年外來直接投資逾三百六十億美元(約二千八百億港元),全球排名第六,是新加坡、韓國及印度的總和。香港成為亞太區的聚寶盆,近年以瑞銀及瑞信為首的外資私人銀行,紛紛擴大在亞洲業務,尤其是香港。以瑞銀為例,六年前在亞太區私人銀行部,只有約一百五十名員工,今年已超越六百人,集團剛公布的中期盈利,來自私人銀行更勁升三成八。其主要對手,瑞信及豐銀行,來自私人銀行的盈利,亦分別上升兩成七及三成三。為擴展業務,瑞銀早前已租下國金二期六層寫字樓,但仍不敷應用;在甲級寫字樓供應短缺的市況下,瑞銀惟有租用上環李寶椿大廈。華資銀行起步就連本地華資銀行亦加入私人銀行業務的戰團。「香港銀行存款已式微,九七後樓市元氣大傷,物業按揭的利潤亦微乎其微,惟有睇理財或私人銀行業務,會否有較大的增長。」永隆銀行副董事長伍步剛說。去年五月,東亞銀行成立私人銀行部,由主席李國寶二公子李民斌坐鎮,而部門主管周偉敏來自上海幫家族,父親周忠繼乃南聯實業的常務董事,伯父周文軒更是早年的紡織及公仔麵大王,與一眾商界名流十分稔熟。繼東亞之後,渣打亦計劃於明年重返私人銀行市場,未來兩年,將聘請三百名員工。另外,已有十年私人銀行經驗,管理一百億美元資產的恒生亦定下目標,未來五年,將溢利增加一倍。名人之後爭相入行私人銀行好景,一眾私人銀行家頓成天之驕子。本刊揭起私人銀行家的底細,原來不少出身富裕家庭,繼承上一代留下的人脈網絡,在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當中包括以億元學拉丁舞的豐私人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王以智。有「王大姐」之稱的王以智乃已故船王——王國桐之女,現時手中管理客戶資產逾四千四百億,去年單是佣金收入便達七千二百萬元。亦有私人銀行家透過社會上的組織,網羅人脈關係。當中代表有美林(亞太)資深副總裁霍奐枝。霍奐枝奶奶就是蘇浙小學創辦人孫方中,孫方中說:「我新抱好叻,識好多人,我對住數字就頭暈,所以佢幫我管理財產。」霍奐枝與保良局總理丁毓珠,皆為港九街坊婦女會成員,而她亦是該會主席,丁毓珠與賭王四太梁安琪老友,創辦維多利亞幼稚園,是不少名人子女學校。不過,光輝國際董事總經理徐佩恩卻表示,行內數名最成功的私人銀行家,均非富裕家庭出身。「名人之後入行起步會較快,叔父親友都會俾面開個戶口,但優勢只能持續半年至一年,以後都要睇佢可唔可以幫客搵到錢,單靠俾面派對係搵唔到食的。」貼身侍候陪客揀媳婦所以,私人銀行家除了會為客人搜羅世界各地的金融產品,度身訂做投資組合外,由公司層面的併購、配股至個人的稅務、保險、財產轉移、遺產承繼等財務問題,都一腳踢。根據美國運通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黃翼超解釋,這叫做「一站式」服務,背後其實需要公司其他部門的配合。「個客都知你唔會乜都識,但覺得打一個電話俾你,就可以幫佢搞掂。」因此,為了取悅富豪,個別私人銀行家角色有如富豪的「私人大管家」,除了照顧客人的財政需求,需要時還會陪客人買遊艇、投資古董,幫在外國讀書子女找暑期工,甚至旅行訂酒店。黃翼超承認,為了建立互信,私人銀行家會融入客人的生活,例如早前德國世界盃,便曾幫客人訂酒店。「最難忘的係試過有客人,亦係城中名人,搵我幫佢手揀新抱。當時,佢約個仔三個女朋友見面,好似見工咁,逐個面試,問人讀書及家庭背景等,我就坐係佢身邊。呵呵,情況都幾尷尬,我惟有個個都話幾好,終於真係揀個,已經結婚。」黃翼超笑說。他還說,另一次印象較深刻的,是陪三個年紀較大的客人,專登飛往安徽行黃山。「十小時上山,八小時落山,完成三天的行程,好辛苦,俾我自己一定唔會去……呵呵!」不過,黃翼超亦有底線,就是不會陪客人去賭錢。黃翼超太太Wong Herrera Joyce是菲律賓華僑,家境富裕,因此黃翼超認識不少當地華僑富商,當中剛獲《福布斯》(亞洲)選為菲律賓首富的Henry Sy,便是其大客之一。身家超過三百億港元。口密低調成功要訣私人銀行的客戶,七成以上是熟客介紹。認識客戶並不難,但要建立長遠的互信關係,才測試到私人銀行家的能力。「口密係我首要遵守的戒律,有時個客知你識好多人,可能會唔覺意問『阿周生離婚未啊?』千祈唔好口快快答佢,或諗住搏佢開心,到最後只會令佢覺得你亦會將佢私隱唱通街。」黃翼超一輪嘴道:「我好多時會陪個客打高爾夫球,唔好以為個客身邊,就不停口,要察言觀色,見到客人成日聽電話,或成日皺眉,就要收口。仲有輸贏都要保持平靜,千祈唔好招招積積,或一副想自殺樣。」根據美林《亞太區財富報告》,香港富豪傾向投資股票及地產,各佔資產的三成。黃翼超同意,與股票掛的票據,是現時最受歡迎的產品。不過,他表示,香港客戶幫襯私人銀行,主要希望找個人可以幫佢分析市場,同埋二十四小時睇住個市,最後客戶會自己決定買邊種產品。「香港富豪好小心,鍾意自己話事,香港一定冇『俾一千萬你幫我搞掂』呢支歌唱,反而印尼、台灣及歐洲都常見。」港星爭做亞洲瑞士私人銀行最早源於歐洲十字軍東征,歐洲貴族帶兵出征時,會把財產交由其他貴族託管,衍生出私人銀行業務。由於瑞士有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吸引世界各地的政要、商界鉅子甚至演藝明星在瑞士開戶,而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亦屬於瑞士的瑞銀集團。不過自九一一後,歐盟曾多次要求瑞士廢除銀行保密制度,以防止恐怖分子的財富轉移,資金漸漸轉移到亞洲區。根據美林公布《亞太區財富報告》,香港每一千人,就有十三個擁有百萬美元流動資產,平均資產達五百三十萬美元,為亞太區之冠,因此成為私人銀行家必爭之地。不過香港亦同時面對新加坡的競爭。近年力爭成為「亞洲瑞士」的新加坡,一方面倣傚瑞士及盧森堡等國家,推行銀行保密法;另外,國外投資者在新加坡的投資所得,都毋須繳稅,存款利息亦全部免稅。反觀香港,雖然取消遺產稅,但礙於打擊洗黑錢的爭議,有關推行銀行保密法的法案一直未通過。今年,瑞銀在新加坡政府的協助下,宣布設立財富管理學院,自行培養私人銀行家。至於香港,則仍未有相關的培訓課程。雖然香港在制度上略遜一籌,但美林國際私人客戶部香港市場總監陳凱表示,香港私人銀行十分好景。「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基地,未來國內企業主要的集資地,財富只會進一步累積。」

Monday, January 01, 2007

2006年度十大外汇新闻

全景网2006年度十大外汇新闻


1.人民币不断升值 对美元逼近7.8元
  回顾这一年的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上处于不断升值的势态。在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首次突破8∶1大关后,人民币一度进入了2个月的振荡,随后在汇改接近一周年的时点上,人民币对美元继续突破,真正进入“七”的轨道,后市将继续挑战7.8元的关口。创新高!再创新高!接连创出新高!这是人民币今年升值的真实写照。

2.美联储连续第四次维持利率5.25%不变
  在截至今年6月的两年多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升至5.25%。而在今年下半年的四次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均做出了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美联储首次在声明中称,经济成长速度在过去一年已经减慢,原因是“房屋市场明显降温”。多数分析师已经预计07年开始美联储有降息的空间,利率可能由目前的5.25%下调至4.5%。

3.国际黄金价格振幅创下26年之最
  今年国际黄金价格可谓跌宕起伏,从年初的517美元/盎司,到5月12日达到26年来的最高点730美元/盎司,上涨了213美元/盎司,涨幅达41%。而从5月12日730美元/盎司的高点到6月14日的541.9美元/盎司,跌幅达25.8%。黄金价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波动幅度,为1980年初以来所罕见,专家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黄金投资的市场风险。

4.日本央行结束近六年来的零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于7月14日果断决定加息25个基点,为近六年以来的首次;这也意味着日本“零利率政策”正式终结。日本也继美联储、欧洲央行之后,开始加入升息阵营。不过这次加息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巨大反对压力,市场对日本央行第二次加息的前景分歧较大。即使是最乐观的分析也只是在07年2月才会有继续升息的可能。

5.人民币柜台兑换价格首超港元
  11月23日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首次跌破101大关,中行当天公布的港元现钞买入价更是低至99.97,也就是说,港元现金在柜台兑换时已比人民币便宜了。这引发了市场对港元将挂钩人民币的猜测,不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官员很快澄清,香港不会改变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也不会改变1美元比7.8港元的汇兑水平。

6.各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中美元比例
  随着美元对各主要货币的全线走弱,各国央行也在考虑调整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尤其是产油国家的石油美元。伊朗银行官员就表示70%外汇储备已转化为非美元资产,而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OPEC和俄罗斯第二季度持有的欧元存款占总存款比例由先前的20%升至22%。分析师则表示这些国家调整外汇储备才刚刚开始。

7.泰国央行外汇管制朝令夕改
  泰国央行12月18日宣布采取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URR),对近来持续流入的短期资本进行管制,但结果造成泰国股市单日跌幅创出16年最大纪录。24小时后泰国央行便出乎意料的做出放宽管制的决定。尽管泰国股市再次回升,但是对外汇政策的随意态度已经引起国际资本的警觉,分析师认为此举已经产生负面影响,给投资者信心带来了严重打击。

8.日元成为唯一对美元下跌的主要货币
  美元对各主要货币的弱势贯穿了整个2006年,其中英镑对美元比价接近2,触及了近14年的高点。而欧元兑美元也即将创出欧元问世后的新高。就在各主要货币对美元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日元却走势极其疲软。不仅没有对美元升值,甚至还略有下跌,分析师认为元凶在于市场的套利交易,因为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差仍然值得市场拥有美元资产。

9.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影响美国经济
  美联储首次承认房地产业的泡沫已经影响到美国经济。房地产市场骤然变冷,特别是一些主要地区的房价下跌,终究会引发美国制造业与消费市场的动荡。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如果美国的消费和制造业开始降温的话,美元在2007年终究逃脱不了降息的命运,如此一来,2007年美元将继续保持下滑的态势。

10.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越一万亿美元
  截至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096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万亿美元关口。在突破万亿美元关口之后,目前关于多大规模是适度的,需不需要对适度规模之外的储备进行更积极的管理,以及积极管理可采取怎样的模式等问题,市场讨论非常热烈。组合投资被目前认为是比较适合管理我国万亿庞大外汇储备的方式。

2006年度十大证券新闻

全景网2006年度十大证券新闻
1.上证综指一举突破2245大关 A股历史从此改写

上证综指自从2001年6月14日创出2245.42点的11年历史新高后,便从此进入持续长达四年的漫漫熊市,直至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大关并低见998.23点,才破茧化蝶,迎来了由熊转牛的历史性拐点;最终时至2006年12月14日,终于重回2245高地,再现历史辉煌。期间,投资者共等待了2010个日夜,中国股市亦经历了1331个交易日,与此同时,流动性过剩推动股市持续走强,A股市场额外流动性指标在05年底出现底部回升,M2/总市值比例高达800%,而亚太市场的M2/总市值的平均水平在100%左右,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资金最为充裕的市场之一。庞大的资金,推动A股市场掀起一波波澜壮阔的价值重估行情,银行、地产等板块更是首当其冲。

2、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

随着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机构的大力推进,今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发生着转折性的变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A+H模式在国内得到推行,工商银行A+H上市募资冠全球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发行A股64.93506亿股,其中34.54547亿股上市,之后,大秦铁路、中国国航相继上市,10月,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开始了A股与H股同股、同价、同步上市之旅,此次发行也创下了首次公开发行集资额居全球之最的纪录。同时,在A+H发行模式逐步成形的形势下,大盘蓝筹股已经成为市场市场的领涨力量,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宝钢等超级大盘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性表现十分活跃。

4.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达100家

在天康生物、海翔药业刊登招股意向书后,深交所成立16周年之际,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及发行的公司家数已达到了100家。自新和成等“老八股”挂牌开板,到如今上市及发行企业家数达百家,中小板整整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业内人士表示,在整体市场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也意味着中小企业板开始进入新的加速发展阶段。

5.沪深股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成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据12月2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透露,自从今年6月份开始恢复IPO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在8个月的时间内,预计筹资将超过2100亿人民币,创出历史新高。姚刚还指出,考虑到年底仍有中国人寿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的发行,今年IPO的融资额将达约1600亿、再融资额500亿,共计2100亿左右,对比2000年时所创造的1500亿左右的当时最高筹资额而言,2006年度中国证券市场仅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便增加了36%的总额。今年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在8个月内共开了78次会,审核了141家企业,其中首发企业64家,通过率达到85%,较股改之前70%不到的通过率明显提高,过会频率达到平均每周3家;另有再融资企业77家,通过率达91%,其中定向发行成为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据沪深证交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至12月20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63044.68亿元,深市则为17394.13亿元,两市总市值达到80438.81亿元,首度突破8万亿元。11月16日,沪深股票市值刚刚突破了6.5万亿元,在短短1个月内,总市值上升了23%,增加了1.5万亿元。而根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的统计月报最新数据显示,沪市的总市值在全球市场排第15位,而深市则排第25位,至于香港則排第7位(12.7万亿港元)。


6.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模拟进行

  2007年1月1日,新《公司法》《证券法》正式实施,其中新《证券法》充分贯彻了“国九条”精神,突破了原来的许多“明令禁止”,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沪深300指数被选为第一个金融期货标的指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股指期货将于2007年初推出。10月30日,中金所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以完善股指期货合约、规则与系统测试,深化投资者教育活动。预计在明年三月股指期货将推出。


7.券商的综合治理基本完成 广发借壳成第一案

  作为监管层确立的从综合治理转向常规监管的一个重要临界点,10月31日被“标注”为券商生死大限。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券商综合治理已大浪淘沙般沥尽了众多风云人物,证券业格局也正焕然一新。券商已从综合治理前130余家减少到目前的108家,其中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公司分别为18家和25家,接近现在108家正常经营公司数量的四成。有关人士表示,从现在到明年8月全面实现券商综合治理目标,券商的数目肯定还有变化,目前市场资源显然没有整合完毕。 由于券业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证监会明确支持合规券商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的背景下,券商行业刮起了借壳上市风。2006年9月11日,业界瞩目的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上市一事终于有了定论,延边公路、G敖东和G成大同时发布公告称,延边公路将用新增股份换股的股改方式吸收合并广发证券,券商借壳第一案最终花落广发。


8.IPO启幕 花落中工国际

  近年来,内地股市得了IPO恐惧症,因此,IPO的启动一直是困扰内地A股市场的难题。年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预示着再融资即将开闸。新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强化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机制,突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的要求,有利于维护既有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全球牛市和国内需求旺盛的环境中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形成资金的动态供需平衡,有利于行情向纵深发展。  2006年5月25日,暂停一年多的IPO开始重新启动,中工国际刊登了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股份的招股意向书,并拟于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举意味着新老划断“三步走”的第三步接近完成。A股市场IPO的重新启动也标志着国内证券市场走出了几年来的困境,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

9.新《公司法》《证券法》2006年1月1日实施

  几经修改的《公司法》《证券法》三审稿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正式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两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证券法》充分贯彻了“国九条”精神,突破了原来的许多“明令禁止”,如原先明令禁止的混业经营、融资融券、衍生品市场(如股指期货)、禁止国企炒股等,新《证券法》中不再“禁止”,为日后证券市场的发展解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10.融资融券等待起航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证监会6月30日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8月2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公布《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8月29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9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这标志着融资融券试点的规章已全部出齐,开闸只待管理层公布合格证券公司名单。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大大丰富了券商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加快了整个行业复苏的步伐,融资融券将活跃市场交易、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人民币贬值问题

乍看这个题目,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写错了。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何来贬值而言?不错,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要升值,在国内人民币对大众要贬值。    

1、美元公式:一个很重要的公式是我们一切分析的基础: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汇率。如一只中国产的茶杯,价格4元,人民币汇率8.10,茶杯卖到美国,报价为4/8.10=0.5元美元。美国抱怨中国货太便宜,0.5美元的价格让美国人实在难以竞争,小布什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从0.5涨价到0.7-0.8美元。    官方媒体翻来覆去强调,美利坚强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升值至1:5,美元报价自动涨至4/5=0.8美元,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实上,等式的右边有两项---汇率、人民币报价。美国人还有另一种阴谋,如果中国通胀,杯子卖到7元一只,则7/8.27=0.8美元,一样达到目的。   

 2、通胀:通胀说来就来,一夜之间,物价就涨上去、电煤矿油就缺口、经济就过热了。什么导致经济过热?按央行官员的口径,是汽车、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但过度投资的根源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呢?央行官员就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    在8.27的汇率下,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元冲击人民币体系。固定汇率类似一种坐庄系统,卖盘太多时,庄家就要进场维持价格。美国人抛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这个8.27就名存实亡了,也达不到帮助企业出口的目的。    过去的一年中,大量热钱涌向中国,美国人的行为可谓疯狂——中国的基本面很强,美国财团充满信心,投机资金源源不绝。03年年终总结,央行每天买进5亿美元,一年累计买入了1600亿美元。04年1-6月又买了700亿之巨,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    央行和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商业银行资源有限,且用的是旧钱;商业银行买卖外汇,不会影响金融稳定。央行是发钞行,拥有铸币权。理论上,央行的接盘能力是无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完后,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制新钱,接下美元。    但新钱有新钱的坏处——新钞一发,后患无穷。美国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将导致物价系统的灾难。    中国商业银行的放大系数约为2.5-3.5。去年,人民币货币总量由18万亿增长到22万亿,如果没有美元潮,放贷额甚至是缩减的,商业银行会惜贷,信贷失控纯属无稽之谈。    新增4万亿货币总量,对仅有10万亿GDP的经济体来说太大了。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钱,物价岂能不涨?物价一涨,生产企业岂会不大干快上,尽量多快开工?便出现所谓的经济过热。即是说,联系汇率导致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冲击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用格林斯潘的话说,如果中国坚持不升值,他们自己的货币就会出问题。    

3、鱼与熊掌:如果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必然乐意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最终导致人民币过多,通货膨胀。经济是均衡的,你坚持固定汇率不动摇,我就用美元冲你人民币,最终导致你通货膨胀,失去竞争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选择固定汇率,还是选择稳定物价?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固定汇率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去年顶住7国财长的压力,被认为是外交纵横的一项重大收获。    按中国人的一贯思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劝告,反着做就可以了。美利坚要我们升值,我们偏不能升值。    但事实究竟怎样,还是要讲清楚:汇率上涨,受益者是人民币持有人,即13亿民众。你可以轻松去加勒比海滩度假,甚至娶一个年轻漂亮的马来西亚太太。    汇率不涨、国内通胀的话,受益的是政府和银行。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几万亿坏帐相应缩水,更容易偿还,政府获得大量的铸币权,以应付财政开支。    财富只有一笔,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总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没有指望了,更没钱娶一房马来太太,这些钱将用来填补国有银行的亏空。    总体上,以国家利益而说,填补银行总比去海滩渡假重要得多,但还是应跟民众解释清楚,中央的选择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4、房地产:新一轮热钱潮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游资收购房地产,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股票与债券。国际换汇资金,讲究的是光速划拨,要求高流通、低风险、固定收益。从这个角度,债券是最好的选择,一些短期债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国汇率的基准。    相对而言,股票不会受宠,因为波动太大,收益率也不确定。一般而言,房地产根本不是游资的选择,因为流通性实在太差,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单独评估、单独销售,简直是游资的恶梦。    但在中国,价格正逐渐向美国靠拢。到底是人民币报价变动,还是汇率变动,游资心中没有底。事实上,中央坚守固定汇率的决心,不容小视。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房地产。一旦8.27的汇率不变,而是内部通胀,房价就会随物价上涨。无论是汇率涨,还是物价涨,房地产两相得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目前来看,8.27牢不可破;简单地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初级投机者们,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5、宏观调控:调控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对内资外资的影响不同。内资奄奄一息、外资如鱼得水。调控之下,江苏省十几家银行集体停贷,民企几乎被屠戮殆尽。国内企业再也无力取得贷款、扩大产能,再也无力抢占市场了。    中央管得了国内银根,却管不了国际银根。当前银根空前紧张,国际市场呢,却是45年来最低的利率,宽松得要命,外资企业可以大量融资。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国内企业普遍停产的时候,外资公司却是心是心非。一些外资学者大喊中国必需减速、减速、再减速时,他们自己的公司却在急步跑马圈地。    德国大众新加了两条生产线,广州本田加了一条,大摩在上海投了几十亿的地产项目,转手又买了建行的几十亿抵押物业。行政命令规定,银行不许做银行系统违约率最低的个人房贷,而天津的一家德资银行却连5.04%都不要了,干脆开出3%的优惠利率。    不知道外国专家究竟是看多还是看空,但我们知道总产能并没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区别是内资让几步,外资就进几步。    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抽紧银根,则货币减少,供应紧张,汇率相应上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内资借不到贷款,外资因为汇率上升,一样要付出更多的投资成本;一句老话是,固定汇率下,外资涌入将抵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固定汇率下的调控,却只苦了内资,便宜了外资。    国内银根很紧,国外银根很松;国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鱼得水。固定汇率加上宏观调控,便导致一个大漏洞,使国企不战而溃,大好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其实,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对某些特定行业,征收投资调节税。凡不许增加产能的国企,外资也不许进入,进则征收额外税。更进一步讲,如果觉得某行业产能过大,第一个应砍掉的是外资的工厂,调控也应从外企开始。如果觉得汽车业产能过大,第一个被砍掉的应是广州本田,广州马自达。残害民族企业取媚洋人,砍掉民企市场份额让给洋人,一直是统治者的思维。   

 6、日本模式:从宏观经济讲,中国越来越象80-90年代的日本,越来越在复制日本模式。和90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希望用较低的汇率补贴出口,都也面临外储急剧增加的情况,不得不解决外汇占款引发的通胀情况。    货币泛滥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出口竞争力,将出口导向型经济维持尽量长的时间?日本的对策方针是,进一步扭曲价格体系,不出口的东西都涨价,出口的东西都不涨价。日本的葡萄卖到1美元一粒。日本的西瓜卖到30美元一个。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夸张。    房地产是一个典型的内销型部门,为房地产买单的99%都是国内百姓。很多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会导致城市的商务成本过高,丧失竞争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房地产、员工房贴只占总成本的8%,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公司的电话费。    房地产的价格,99%由本地百姓负担,剩余的1%中,还要分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民用地产。普通城市的住宅楼可以很贵,但工业用地可以很便宜,政府可有意识补贴。    政府从房地产可以取得大量税收,这样一笔巨额财富可用来造机场,造码头,改善基础设施;或高额出口退税,或提供优惠项目。    房地产事业是典型的剥削内贸、补贴外贸。用民众的负担补贴出口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房价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现在,中国也将走上日本的老路——低汇率导致外储急增,引发通胀压力。政府将之引向房地产,让民众买单,令外贸出口业不受损伤。99%内销的部门始终是宣泄通胀压力的好去处。房产、交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    日本出口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价值750元。对中国一年出口10万台,价值7500万元。当东京都一套很普通的公寓,价值和出口到一个国家的打印机相等时,东京都的房地产事业崩溃了,扭曲的价格体系再也无法维持。    现在,日本的土地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日本的出口是全世界最强的。即使经历一次崩溃,无论民生痛苦指数如何,仅就出口而言,日本仍是全世界最强劲的国家。   

 7、结语:经济是一具活物,任何扭曲都不能长久,并且要为扭曲付出代价。中国为追求出口优势,人为扭曲人民币汇率——无论人民币升不升值,只要背离基本面,美国都能从中找出弱点,借而打击人民币。长期坚持固定汇率,美国就会用美元冲击人民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导致通胀。如果学习日本模式,扭曲国内价格,用房地产宣泄通胀力,将人为地延长汇率扭曲,未来,不仅房价飙涨,门外大排档的碗面也要涨到30元一碗

警惕2007年热钱为2008年酝酿新亚洲金融风暴
张庭宾 第一财经日报

在时间洋流从2006流向2007、2008的金融海洋上,突然翻起了一朵夺目的浪花,让世人有机会一窥海面下暗流汹涌的方向。
  2006年12月18~19日,泰国爆发“一日货币战争”——18日晚,泰国央行下令,从19日起,实施外汇无息存款准备金的系列举措,以增加热钱进入成本,缓解泰铢升值压力,预防热钱大进之后再大出之时的金融悲剧重演。  热钱当即犀利反击,19日泰国证交所指数(SET)暴跌14.84%,市值蒸发230亿美元,泰国央行当日宣布取消上述管制措施。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因热钱撤离暴跌不同,此次是泰国央行意在打“预防针”,但一日败北,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毕竟当年泰国央行抗击了近两个月,如今卷土重来的热钱显然已更加强大,先拿泰铢“祭旗”。  这就引发一个巨大的悬念。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时,从泰国开始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倒下至中国戛然而止。在金融基本封闭的中国内地坚强后盾之下,香港与投机热钱两度决战,热钱知难而退。如今,假如更加强大的热钱再度冲击而来,中国能否依然安然无恙?  中国金融“围城”不再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而,我们不能以中国昔日免于亚洲金融危机为由,推断出中国明日无忧。  

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惊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6.2,0.35,5.98%)(下称“工行”)之变最为突出——谁能想到,2006年12月25日,工行市值达到2142亿美元,已经超越汇丰银行,成为全球第三大的上市银行。29日,工行市值跃升至2511亿美元,再赶超美国银行,晋级“亚军”,距离市值“冠军”——花旗银行2740亿美元也仅一步之遥。  在中国“世界工厂”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过去两年中,中国的金融改革全面突进,与国际金融一体化加速,昔日封闭而独立的“围城”大半已不复存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直接或间接(通过香港)同内地银行、股市、汇市建立全面连锁反应机制。  此时此刻,这样的问题已不容回避:假如热钱再次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内地能否置身事外?假如工行股价在香港股市大跌,内地股市和金融系统会发生怎样的连锁效应?一旦热钱发动新亚洲金融风暴,它们的套利机会在那里?中国如被动应战,怎样在这场零和(乃至负和)博弈中胜出?  这并非杞人忧天。截至12月29日收盘,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A股在过去5个交易日上涨幅度接近30%,市盈率达到41.2倍,市净率4.21倍;H股市盈率33.68倍,市净率3.33 倍。而同时的汇丰银行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3.45倍、2.07倍。  值此投资者高度亢奋之际,必须有人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工行内地、香港的市净率分别比汇丰银行高103%、60%给出合理解释。  

市场人士目前提供的答案有这样几个:A.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商银行获益最大。这个回答将漫长的逻辑链条省略了,并不有力。而汇丰已进入内地,同样可以部分搭载“中国号”列车,并可能在中高端客户市场与工行竞争。B.工行上市后,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内“守”,而“攻”取利润的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C.工行的内地网点最多,价值最大。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网络金融时代,营业点众多也意味着成本更大,包袱更重。D.内地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对工行股价有上推作用。这可以解释A股市盈率高于H股,却无法解释H股市净率会高出汇丰60%。E.中国内外资所得税并轨消息出台,有研究认为,工行的利润率可由此增加10%以上,但这个解释并不足够。  

最后的理由是:一、2007年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预期推动。二、工行股价已经出现一定高估,并且两者相互影响。  升值压力“醉翁之意”  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人民币资产价值的重估作用几何?  从简单的汇率换算上看,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以美元计,净资产就上升1%。但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净资产的上升必须经过兑换完成,并变成实际购买力,方才有意义。鉴于工行绝大部分业务均在内地,至少在三五年内,其美元资产持有比例不可能太高,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上升势头是否逆转还是一个问号。如果逆转真的发生,则现在推高工行的能量有多大,届时摔跌它的力量就有多大。  如此先扬后抑,需要一个前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幅推动人民币升值。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先要给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入“罪”。如今这种舆论已经铺天盖地——世界经济已失衡,中国贸易顺差是罪魁,人民币低估导致贸易顺差,为赎“罪”,中国必须将人民币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  

在笔者看来,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首先,在WTO框架中,各国完全有权力选择各种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况且各种汇率政策的选择,并不存在谁更好、更先进的问题,只有更合适的差别;其次,所谓的世界经济已经失衡的判断是单向的,现在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确实存在,但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了大量的美元金融资产,中美间双向是动态均衡的。  如果从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收益来看,美国受益远超中国。简单举个例子,假定原来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要支付成本20美元,从中国进口只要4美元,这样美国就获得16美元的净收益(减亏也是收益),而中国每双鞋获得的净利润可能只有20美分。如此,美方就获得了16.2美元新增收益蛋糕的98%,中方仅获得不足2%。  “中国制造”不仅这样巨大地补贴美国消费者福利,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给了美国人丰厚的利率补贴——实际上,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的18年,美国之所以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奇迹,经济周期理论几乎“失效”,究其根本,除了新经济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实惠。  为什么某些美国人士不仅不感恩,反而一再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呢?原因不外有三:一、这给了贸易保护以口实,以逼迫中国企业支付更多的反倾销税、诉讼费,进一步侵蚀中国企业微薄的利润。二、逼迫中国购买更多贬值中的美元,为美联储增发货币买单。三、以此威胁利诱中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扩大资本项目开放,为热钱大进大出创造条件,以诱发中国金融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尚待解决的隐患,制造一场新亚洲金融危机,以之摧毁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而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  在工行上市之前,相信前两个是主要原因,而此后,第三个正在上升为核心动机。原因在于,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IPO募资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令华尔街为之震惊。与“世界工厂”和美国金融虚拟经济高度互补不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与美国金融市场产生竞争,换言之,某些美国人乐见一个中国“世界工厂”,但未必希望看到一个亚洲“华尔街”。  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之后,亚洲就曾经失去了一次成就“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  “定海神针”不容动摇  工行得以上市成功,再一次显示了中国昌盛的国运。  包括工行在内的中国三大行上市,正值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并酝酿对伊朗动武之际,石油危机连带美元危机一触即发。不少国际投资者为分散风险,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转移了大量的资金,而三大行的上市刚好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三大行上市,仅仅意味着它们向现代市场化银行转变开始,其曾经的隐患,除了政府已冲销的部分,其余并不会自动消失。事实上,随着人民币业务放开,汇丰等外资行将利用其成熟的经验和国际网络,与工行争夺高端客户;工行内部减员增效也尚未见大动作;其员工激励机制至少短期内还是奢望。简单地说,银行系统仍然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中较脆弱的部分,接下来盈利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艰苦而细致的新“长征”。  在太平洋彼岸,随着高盛前CEO保尔森就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美国调整了国家战略,对外缓和中东局势,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对通货膨胀更为强硬,房地产市场降温,美国经济开始主动调整。华尔街思路再次主导美国政治经济。  在全球资本市场,以华尔街为核心的国际热钱,很像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铁蹄可以践踏别族的城池,掠夺他人的财富,不计后果,但对自己的发源地总是眷恋有加——除非他们失去了控制权。如今他们还会再次出击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曾在墨西哥、巴西、英国、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地屡屡得手。  如果他们真的要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金融战争”,除了自身力量比10年前更强大之外,中国金融也已经更加开放:A.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基本实现价格联动,而资本进出香港完全自由;B.中国内地股市激活,2007年可能大幅跌宕,热钱进入中国不再担心投资收益率,尤其是股指期货推出时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C.目前香港实施的是与美元基本固定的联系汇率政策,而内地实施的是小区间浮动汇率政策,这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D.热钱进入已较难控制,而热钱离场基本不存在障碍……况且,中国的资产价格已开始出现高估苗头,金融资产价格在2007年可能继续抬高。  当然,他们的眼前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还不够大,这使得他们撬动人民币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内地股市、香港股市、中国金融资产价格之间杠杆的强度不够,另外微幅的人民币汇率空间对他们变现离场非常不便。  因此,2007年币升值幅度和汇率浮动空间是否扩大,已经成为中国能否预防和抗击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关键高地,一旦这一战略要点失守,中国资产泡沫会加剧放大,而今,所谓“中国后奥运衰退”的舆论已经时隐时现……  可以想象,2007年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大于以往的任何一年,因为维持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变,中国就拥有“定海神针”,而它也恰恰是热钱及其背后政治力量的“眼中钉”。中国需要为捍卫这根“定海神针”下最大的决心,因为不会再有什么比失去它的后果更加严重。  在2007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泰铢惊变已经敲响了警钟,对于可能酝酿中的新亚洲金融风暴,中国需要高度警惕!